在线预约 | 微信营销平台 | 自助平台 | 手机客户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众旺互联做您身边的网络专家
咨询热线(免长途费):
石家庄网站建设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从IT大佬到教育产业投资人,刘博这样谈“常识”

发布日期:2016-11-18  信息来源:未知  点击:
分享:
  自称老刘的刘博,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先后在太极计算机、新加坡电脑、美国英孚美、美国SCO、美国微软、中科红旗、美国IBM、南大通用等外企、国企、民企、合资企业工作。2001年他获邀参加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并被选为当年世界100名科技先锋之一。 刘博把5
  自称“老刘”的刘博,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先后在太极计算机、新加坡电脑、美国英孚美、美国SCO、美国微软、中科红旗、美国IBM、南大通用等外企、国企、民企、合资企业工作。2001年他获邀参加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并被选为当年世界100名科技先锋之一。
  刘博把50年视为一个节点,在人生的“上半场”——前50年,他有过微软中国副总经理、IBM大中华区战略区企业发展部总监、中科红旗创始CEO等头衔,是国内IT界知名的职业经理人;而在“下半场”,他开启创业和投资生涯,一年前,刘博成为中文在线文化教育产业基金管理合伙人,从IT圈转战教育文化领域投资。
  不跟风、关注价值、关注用户和客户的需求、重视风险、看不懂的先不投、关注创始人的经历——这是刘博投资教育项目的几个准则。鲸媒体(公众号:鲸Media)对这位IT大佬的转型和独特见解很感兴趣,我们在雍和大厦见到了他。
  刘博:我为什么开始看教育?
  刘博自称自己有点分裂:喜欢钻研技术的他,同时也喜欢文字,在读中学时期,他**的两门功课就是数学和语文,这种情况即使在学霸群体中比例也并不高。后来,他喜欢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感悟,先后出版了《一个外企经理的管理札记》、《悟道——一个IT高管20年的职场心经》、《总裁教练》、《颠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逻辑》等书。
  在他人生的“下半场”,他曾经有这么一段时间,拥有着两种身份:一边是创业企业的创始人,另一边又是风险投资人。“常常早上去见风险投资人,为自己的企业谈融资,要么被人家问得面红耳赤,要么被人家教育得无话可说,要么被人家客客气气地请出门;下午在办公室接见找我融资的创业企业,要么客客气气谈半个小时后把人家请出门,要么把人家的业务问一个底儿掉,要么把人家批得眼含怒火。”
  不过这种特殊的角色转换,反而让他形成了一种从两个角度看问题的习惯。
  刘博的上一支基金主投生物健康行业,之后他和中文在线董事长童之磊共同发起了中文在线文化教育产业基金。“我为什么选了在教育文化领域做投资,而不是研究了30年的TMT?”刘博告诉鲸媒体,这跟当下TMT创投界的现状有关,也跟教育文化领域发展的潜力有关。
  刘博直言,TMT领域技术更新换代很快,做投资如果不能及时跟踪技术发展,就没资格讲话,但与此同时,TMT领域技术陷阱非常多,技术细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如果对某项技术没有深入研究,就很容易掉进坑里去。
  “IT行业技术的变化主要涉及底层,变现其实比教育行业更缓慢。发展快的其实是互联网行业,但是例如O2O等领域泡沫太多了。”他说,大家往往只看到了在互联网领域崛起的巨头,但是没有看到背后死去的成千上万创业企业。
  “如果说在TMT领域抓住那万分之一的机会太难了,相比而言,在泡沫还没有那么大的文化教育领域投出好公司的机率更大。”刘博说,他之所以认可教育和文化,*主要是因为教育和文化满足了人们除吃、喝、拉、撒、睡之外*刚性的需求,“人闲暇时**也许可以读几本书,下午看电影,晚上看电视剧,吸收文化产品的潜力大比吃包子要大,包子吃多了也没法继续吃了”。
  在刘博看来,文化和教育领域的变革正在剧烈变化,这也是作为上市公司的中文在线实行“文学+”和“教育+”战略的主要原因。“任何变革都会产生机会,这也是对投资人判断力的一种考量,到底变革会朝哪个方向走呢?”
  刘博的投资理念:独立判断,不脱离常识
  鲸媒体:听说您投项目时很注重创业公司创始人的素质?
  刘博:是的,我非常反感网上盛传的故事,见了半小时投资人,投资人马上拍板投钱。这些传说和现象都把投资市场搞乱了,投资是个细活。投资一定程度上就是投人,见了半个小时就能对他全面了解?不可能。
  所以我看项目时会给创业者相相面,会问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因为之前已经研究过对方的BP(商业计划书)了,所以我不喜欢让对方照着PPT讲,希望对方先介绍自己,我特别爱听对方讲小时候到现在的经历。一遍遍见下来,我也会有个判断,这个小子5年后能不能领导1000人,带领企业营收做到3到5个亿,有没有这个潜力。
  我所投的教育项目,创始人年龄基本上都在三四十岁。如果人不行,项目再好也不投,因为创业中会遇到的坎你一个都逃不过去,还是得一个个地跨。***不行,任何一个跨不过去的坎儿都会导致项目失败。
  鲸媒体:中文在线基金对投的项目有什么偏好?投资风格又是怎么样的?
  刘博:因为基金存续期为7年,时间比较短,所以不投天使轮,基金定的策略是投A、A+、pre-B轮,也就是B轮之前的,如果有非常好的可考虑pre-A轮。
  我们投的项目不一定都会成功,但我认为必须要创造价值。我天生不喜欢跟风,我认为要有自己的判断,投之前要多见几次,对LP、基金和创业者几方负责。
  我们可能投不出很具有爆发性的项目,由于对风险持谨慎态度,不会冒着太大风险去参与击鼓传花的游戏。这可能是因为我是做企业出身,对脱离常识的玩法有些害怕。目前中文在线基金投的公司里,除了个别项目还在赚钱的路上,其他都已经在赚钱了。
  鲸媒体:似乎教育领域的投资主要是中文在线基金在做,那么什么样的项目可能会被上市公司中文在线收购?
  刘博:中文在线有自己的教育业务,构建了数字教育阅读、数字教材教辅、MOOC三大平台形成在线教育生态。(鲸媒体注:根据财报,2016年1-9月,中文在线的教育业务收入为5473.43万元,同比增长57.03%。中文在线数字教育阅读平台拥有行业注册用户3000余万,覆盖31个省、5万多所中小学校、2000余所高校。2016年9月1日,公司面向课堂提升学习力的“中文慧读平台”上线。清华大学MOOC平台“学堂在线”为公司重点投资和合作推广,截至2016年9月底,学堂在线注册用户超过500万,上线课程超过1000门,选课人次超过600万。)
  但是中文在线基金看项目的时候,如果是和文化以及教育都挂钩的,和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题材相符的,而且未来有可能会被中文在线收购的,这样的项目我们也会考虑投。
  鲸媒体:您能不能举举例子,谈谈什么样的项目是和文化以及教育都挂钩的、你们所青睐的?
  刘博:比如*近投的蓝铅笔(注:面向成人的美术教育平台蓝铅笔*近完成了中文在线文化产业基金领投、华睿资本跟投的千万级人民币A轮融资。其通过自建开发、销售、教务、运营团队,为在职美术从业者打造个人品牌服务,由从业者在平台上提供教学内容,在线上课)。投资这个公司的机缘是本来想投漫画UCG的项目,但是发现这些项目同质化很严重,还找不到变现模式。
  在这里我插一句关于互联网思维的看法,很多互联网项目注重流量,但是有流量就一定能变现吗?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流量足够大的时候,一定可以挣钱,但能挣多少钱不知道,我看到的一些项目都没有下手,是因为它们所处的领域都不是仅仅靠流量就能赚钱的领域。
  再说回为什么投了蓝铅笔,是因为遵循了一个这样的逻辑——如果挖金子的人挖不着金子,那能不能去找卖铁锹的或者是培养挖井工人的?我们会发现现在国内漫画UGC的质量普遍还不高,都在往PGC走,那么谁能产生P呢?像蓝铅笔,就是培养美术界的“掘金工人”的。
  鲸媒体:中文在线基金今年还投了哪些项目,有什么共同点?
  刘博:除了蓝铅笔,今年投的项目有做语文教学的*库时代、做数学教学的狸米学习、做创客教育的寓乐湾、一个叫“一起教”的成都的项目,还准备投一家偏文科且以线上为主的素质教育类企业,和偏理科及线下的寓乐湾互补。
  这些公司的共同特点是创造价值——帮助学生提升能力,而不仅仅灌输和反复练习“知识、知识、知识”,所以我对题库类产品不感兴趣。
  像狸米数学将测评引入进了做题过程,把过程控制放进了数学学习里,可以追溯学生做错的原因,而且现在数学教学的赛道还不是那么拥挤(不像英语),因为我不喜欢跟风。
  “一起教”吸引我的点在于抓住了用户需求。孩子回到家,很多家长的**句话都是“作业做了吗?学了什么?”如果有一个平台可以把每天孩子学的科目、知识点、作业情况都反映出来,就抓住了家长的实际需求,这样的工具打开是高频的。不过这件事的难度在于,学校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老师进度也不同,如何做到把学校信息全部都记录下来与家长共享?
  鲸媒体:现在教育领域的创业者里,似乎懂互联网又真正懂教育的复合型人才似乎还不够多,伪复合型人才则很多?
  刘博:这要说到资本对产业的作用。从上个世纪末开始,资本的涌入对中国的不少产业具有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任何一个行业出现泡沫也是资本干的,各种浮躁、无聊、短视的现象大多都是资本造成的,中国的资本尤其没有理性。这和整个大环境有关,社会发展速度极高时,副产品一定是泡沫、虚假繁荣、伪财富英雄。
  以大数据领域为例,美国的资本三分之一进入的是基础技术领域,比如研究算法;三分之一投入到应用层面,比如行为分析;还有三分之一会进入相关工具、并行技术等领域。但是在中国,这个领域90%的资本都投入到应用领域,而不去关注底层。
  在TMT领域泡沫出现之后,又有不少资本涌入到教育、医疗健康、环保等领域里面,这些资本原来很多都是投IT的。
  来自IT行业的资本和创业者的缺点是自视很高,对技术发展和产业趋势过分自信,没有从**层下功夫,没有从用户实际需求角度去分析,比如在教育领域,也做了很多伪需求的事。
  我有个朋友是做儿童图书的,引进了非常好的外国书,可以放在kindle去读,但因为kindle没有颜色,所以他想把图书改成黑白的版本。这种做法被我骂了一顿,因为小朋友看书**看的是色彩,为什么全世界儿童的图书都是花花绿绿的,为什么会这样?里面有基本常识,但他没有去研究。
  看细分赛道:关键要研究用户和客户的需求
  鲸媒体:您投资教育有什么主逻辑吗?
  刘博:我给自己的要求是,不懂的行业不轻易投,当然,“懂”是相对的,需要在“看”和“投”的过程中逐渐学习。
  我看行业不是看行业里的公司在做什么,而是从消费者需求的角度来看。我对移动互联网时代有些思考,用户和客户是不同的,像IBM是做2B生意的,用户(使用者)和客户(付费者)可以是一拨,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两个群体可能不搭边。如果一个企业连客户和用户都区分不清,这是不行的。
  在K12领域里,核心角色有五个——学生、老师、家长、学校和教育局,但谁是用户,谁是客户,我见过的很多创业者大多都想不清楚,这个问题没想清楚,怎么可能想清楚商业模式,怎么能对准需求呢?
  现在很火的自适应测评,用户(被测评者)是学生,那么谁是客户(愿意付费的)呢?也就是说测评报告卖给谁?虽然教育局和学校对学生、老师有一个评估要求,但这存在持续刚需吗?对于有经验的老师来说,即使同时教两个班60个学生,其实不用给报告他也对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报告对他们真的是刚需吗?而家长,他们希望持续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才是真正需要测评报告的,是真正的付费客户。
  但是,现在有的创业项目所做的测评结果是给家长看班级、年级、区里、市里的排名,却没有满足家长迫切想知道孩子到底有没有学会、能不能学会、哪点没学会的需求,所以做的事是伪需求。
  还有一个公司的模式是2B2C,也就是通过学校让学生使用产品。免费的时候做的非常好,但是真正收费的时候没有想象中的好,我提醒创始人:你们产品**的金主是谁,结论是家长,好,你就要下死工夫摸清楚家长要什么。你自己是家长,你们公司里有一半以上的员工是小学生家长,那你有问过自己、问过他们吗?眼前一堆潜在金主为什么不问?你可以给你的员工下命令,每一个家长招募三十到五十个也是家长的朋友,50×50就有2500个,让他们告诉你产品是否满足他们的需求。
  鲸媒体:您对K12研究比较多,您怎么看技术对这个领域的影响?
  刘博:因为我有一对读初中双胞胎女儿,所以看K12产品有先天性优势(笑)。我们比较喜欢的一类项目是跟教学内容有关的,能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增强孩子学习意愿,二是延长孩子注意力的时间,做到更专注。过去的传统教育太强调题海战术,孩子学得很苦。
  在我看来,技术改造K12教育这方面的创业项目有三个版本,可以说是三个价段。
  **个版本就是单纯的教育信息化、智能阅卷、题库这类,我认为增值意义不大。
  第二个版本是线上一对一模式,其实本质上就是简单地把线下东西放在线上,我认为这是个死局,尤其是低龄教育更不适合一对一模式,你看啊,古代太子是*有资格一对一学习的,但都需要有“太子伴读”,这是为什么?另外,一对一的模式在收入结构上有先天性的缺陷,我一直在批评某些做法是互联网教育模式倒退,互联网教育的特点是获客成本低,但现在你看到很多一对一教学平台却在大肆打电视广告。说明两个问题:一对一市场需求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大,不然也不至于拼了老命去抓客户。第二,这些做“互联网教育”的玩互联网的水平还是太差。当然,产品本身对客户的吸引力也是个问题。
  第三个版本是真正介入到教学内容本身,真正为教学服务的技术变革和模式变革。我也会让女儿来尝试,以学英语为例,用过外教、中教,线上试过一对一和小班,其中小班(3-6人教室)的效果**——每个学生对着一个电脑,屏幕上的内容比线下要丰富得多,线上讲课的同时可以放视频、PPT,老师可以同时看小朋友每个人学习的情况,组织小朋友画画、玩游戏,还可以组织小组互动。石家庄网络优化获悉在这一代的产品中,除了技术语音的合成(每个人的语音都能听得很清楚),高并发技术、实时交互技术之外,还会深入聚焦3D、VR等。我们非常关注这类项目的发展。
  以前IT技术是被军事逼着发展,到了今天很有可能是教育倒逼IT技术发展,然后这些技术再在其他地方应用。
  我们投k12项目不投纯线下,因为纯线下是重资产模式,可能会受政策影响,而且我之前在轻资产的IT领域工作,我承认对重资产项目的运作和管理懂得不够多,我会担心如果出了问题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不确定性过高。
  鲸媒体:您怎么看幼教领域的发展趋势?
  刘博:坦白说,现在还没有看太明白,所以还没有出手。
  幼教和k12市场区别非常大,幼教的市场化程度比k12高,但真正成规模的幼儿园非常少,幼教整体处在一个资源短缺的状态。
  虽然项目看了不少,也有不少是幼教和互联网结合的项目,但真正有创新的不多。
  我目前的判断是,幼儿园这块将来的突破可能来自于本身市场化的基础,当受到资本足够关注时,会有更高级的人才进来。突破口可能是在幼儿园教育理念和体系方面,而不是信息化,也不是互联网。因为幼儿教育的生意其实就是面向家长的,“90后”家长群的生活习惯、消费理念和“80后”比都会有非常大的区别。
  “90后”家长教育的诉求与前几代不同,可能不屑于跟亲戚朋友炫耀孩子的知识,将来孩子的教育出口会变得越来越丰富,压力变小,比如,不上大学而接受职业教育也不错,这样的西方理念都会影响到“90后”家长的行为。
  所以,除了管理能力之外,幼教需要靠一个好的教学体系来建立壁垒,根本上说,中国幼教领域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核心是缺少好老师,这些方面要有明显的改善需要时间。
  “Chinese Capital”,这是刘博给“中文在线文化教育产业基金”(简称“中文基金”)起的英文名字。“我喜欢这个名字,因为它和中国的文化和教育有着如此天然而深刻的联系。”刘博说,这支基金开启了他新的创业。我们关注并期待着这个IT老兵在教育投资事业上的新征程。
售前咨询

4008887704

售后服务

0311-87222545

在线咨询

工作日9:00-18:00 点击进入

预约专家

提供专业解决方案 点击进入

访问微博

唯一官方微博平台 点击进入

联系我们 | 公司简介 | 付款方式 | 招贤纳士 | 产品导航 | 在线预约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2010-2030 石家庄众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冀ICP备11028497号-1冀ICP备11028497号-3
咨询热线:400-888-7704 咨询信箱:kefu@zw0311.com